太极拳和葡萄酒 太极拳的“苦修”与“灵悟”

真功凭苦练 , 奥妙赖深思 。 自古以来 , 界老前辈既提倡“苦修” , 又强调“灵悟” , 认为这两者缺一不可 。 有志于大成的习武者 , 更是如此 。
就技法而言 , 有多种分类标准 , 我们不妨突出一下手法、眼法、步法与心法几大类 。 这其中的“心法” , 就是武术界视为无上珍宝的修炼秘诀 。 所谓“宁给一寸金 , 不给一句话” , 又所谓“假传万卷书 , 真传一句话”等等 , 都是指心法而言的 。
“初学三年走遍天下” , 原因是不知天高地厚;“再学三年寸步难行” , 原因是明晓天外有天 , 人外有人 , 更领悟到内功“心法”远比普通的“身法”来得关键而且上乘 。 过去 , 许多心法往往是老师父一生心血的结晶 , 因此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公开示人或公开传人 。 这倒不一定出于保守的动机 , 主要是怕后学“得之于易而失之于易” 。 另外 , 担心“教会徒弟打师父”也是实情 。 这种心法的传承 , 往往是在老师傅临终之前 , 才痛痛快快地告知自己最得意的高徒 , 也还得“法不传三人 , 诀不语六耳” 。
由于以上这些原因 , 直到今天 , 许多武术心法依然给人以玄妙之感 。 这有人为的原因 , 也有心法本身的特殊之处 。 但是 , 社会在进步 , 人类素质在提高 , 过去的人认为“只可意会 , 难以言传”的东西 , 在今人眼里就完全有可能既可“意会” , 又可“言传”!道理很简单︰当今社会 , 人们获得的信息极其丰富 , 这是古人无法比拟的;连小孩子也一个个聪明之至 , 这更证明人类素质的普遍提高 。
那么 , 到底有哪些武术心法呢?这些武术心法有什么特点?下面 , 我们就着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。 武术心法极多 , 各门各派在理解与表达上又多有不同 , 在这里选择一部分略加剖析 , 供朋友们参考 。
武术心法之一
某一太极高手传授心法给弟子︰“在闭气状态下运化太极 。 ”闭气的学问很深 。 事实上 , 许多人正是靠着闭气这种 , 逐步达到硬功抗打、疗疾延寿、益智开慧、胎息人定的境界 。
闭夫深厚者 , 可在闭气状态下攻防自如︰攻则无坚不摧 , 守则万无一失 。 关键在于︰闭气之后 , 人体成为一个整体 , 对于搏击十分有利 。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︰闭气并非人人皆宜 , 年老、体弱、病重之人决不能尝试 , 即使是健壮者也应在明师指导下进行 , 否则易出偏差;此外 , 闭气功夫讲究长时间锻炼获得的功底 , 短期内想达到上乘 , 是不现实、不理智的 , 应循序渐进 , 逐级登攀 。
武术心法之二
某一太极高手公开其心法为︰“将自己观想为重型坦克 , 将对手观想为一根羽毛 , 对手一接触我 , 即远跌三丈之外 。 ”这个心法十分深刻 。 既然自己变成“坦克” , 对手变成“羽毛” , 那当然轻轻一拨 , 就能将对手推出、跌倒了 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, 真正具备这种心态的人 , 是十分自信的 , 潜能(或者说功力)就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。 这也符合军事作战的原理 。 “狭路相逢勇者胜 。 ”试想 , 如果把对手看成“坦克” , 把自己看成“羽毛” , 那岂不会“鸡蛋踫石头” , 不堪一击了吗?可见 , 一念之差 , 胜负立分 。


记得两年前我闲居青岛 , 虽落得个陋街柴门无人叩 , 却也远离了尘世喧嚣 , 自觉清静悠然 , 也合了心境的选修了象葡萄酒那般令人琢磨的低架陈式太极 , 在表面看来作为舶来品的葡萄酒和中国传统的是凤马牛不相及 , 但细细的揣摩 , 两者却有相通之处 。 德国的哲学家海得格尔说过:‘语言是存在的家 , 欧洲人和东方人居于不同的家中 , 只有在歌咏着某种从同一源头涌出的东西 , 东西方的言说才能进行对话’ , 本着以中国人的方式来接受葡萄酒 , 因得益于闲 , 才疏学浅的我 , 也想试探中西方相通共融之道 。

推荐阅读